别被认知束缚住思维
每个人一生都在与“认知”作斗争,因为我们大多数的错误都是由我们自己的“认知局限”造成的。每天都只想马上得到好处,但从来不想打开认知的笼子。
就好比读书比游戏对孩子更好,这几乎是全人类的共识。但是假设我们生活在另一个平行的时空里。这个时空中的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。唯一不同的是,在这个时空里,电子游戏比书籍出现得早。同时,孩子们从童年起主要通过打游戏来进行学习。突然有一天,一个叫书的奇怪东西出现了。从此,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的学习方式,也渐渐成为一些思想前卫的家长的教育方式。此时,媒体将如何评价这种新兴方式呢?
最近,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,叫做“阅读”。人们会打开一个冷冰冰的纸页,读上几个小时,一动不动。我们应该警惕这一新趋势。首先,孩子们很容易因为阅读而失去动手能力。在游戏中,孩子会调动眼、耳、手等所有感官,而阅读只是盯着一串静止的单词,调动部分大脑的功能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们可能会成为梦想家而不是实干家。其次,阅读容易使孩子变得孤僻。游戏,尤其是大型游戏,孩子们通常以团队的形式一起完成一项学习任务。孩子在游戏中,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,懂得相互合作,获得真正的知识。但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,一旦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阅读,他们就会变得难以相处——《新闻周刊》
看完这篇评论,我们觉得读书“合理”吗?看来读书是危险的教育方式,玩游戏是正确的教育方式。
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认知错觉?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这个秘密,这个公式是:认知共识=认知背景+认知焦点。
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释任何新事物和新行为。所谓认知背景,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知;所谓认知焦点,是指人们会特别关注的部分。回到上面的例子,之所以我们一时觉得“阅读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如游戏有效”,是因为把“游戏是一种正常的学习方式”作为认知背景,有选择地关注阅读的弊端。
当我们卖东西的时候,比如一个品牌向消费者介绍一个新产品,一个经纪公司向媒体介绍新培训的艺人。经常失败的原因不是我们没有把卖点解释清楚,而是我们没有向别人概述事情的“背景”。
改变人们的“认知背景”需要时间。随着时间的发酵,人们会渐渐忘记这些事情的意图、目的、动机而产生兴趣,完全相信内容本身。要重建人们的认知背景,就必须给认知消化时间,这样大脑才能在遗忘中放松警惕。
如果我们想说服别人或提升一种价值观,最重要的不是诉诸利益,而是消除对方的防御。具体的方式有很多,我们可以留在“泛外内容”中分享。消除防备的最简单方法是提供两个“意图”,一个明显,一个隐藏。我们可以学会把对方的认知焦点放在“隐藏的意图”中。如果我们想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意图,就需要调整对方的认知焦点,从而消除对方的防御性思维。
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宇宙或一口井。准确地说,有时它就像一个宇宙,有时它就像一口井。当我们仰望世界时,其实每个人都是“瞎子摸大象”,但有时我们找出了轮廓,有时我们只摸到了部分。因此,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,达成共识尤其困难,所以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扩展我们的认知边缘和提高我们的认知模式。
返回列表